登录
注册
全部
期刊
图书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专利
多媒体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教学实践
首页>找到“
教学实践
”相关的
8
条结果
栏目导航
全部(8)
教学生活的反思与重建:基于生存论的审视
教学作为教师的生命活动,既不在生活之上,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生活本身。也就是说,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存在方式、生活方式。概言之,“教学即生活”。“教学即生活”的提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不仅有助于教师研究范式的转型,也有助于研究者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的转变,更有利于教师观念的改造和形象的塑造。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是不是一种生活,而在于教学(或教学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教学生活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提升生命质量,以及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生命活动。它具有为我性和我为性、理性与非理性、日常性与非日常性、同质性与异质性、相对稳定性与动态生成性等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教学生活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日常教学生活与非日常教学生活,理性教学生活、道德教学生活与审美教学生活等等。此外,教学生活本身属于社会生活,但它与日常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生活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教学活动、教学实践等相关范畴也有所不同,不能将它们混淆或完全等同。 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与意义。教学生活作为教学主体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为价值所充盈的生命活动,具有不同的价值。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生活是教师自我确证、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内在地具有生存价值、发展价值、享受价值;对于学生而言,教学生活是生命智育、生命美育、生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理性启蒙、德性教化、审美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具有育人价值;对于社会而言,教学生活是文化传承、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因素,具有社会价值。此外,教学生活在人际关系的建构中也起着推动作用。教学生活的价值并非都是现实的价值,也可以是潜在价值。 在海德格尔看来,“生存问题总是只有通过生存活动本身才能弄清楚”。本研究以“生活结构”作为研究的视角结构,从生活目的、生活主体、生活过程、生活空间、生活时间、生活关系、生活意义等七个不同方面对教学生活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考察,指出了教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在生活目的上,存在外在目的“单一化”、“特定化”,内在目的缺席,以及生活目的“功利化”等问题;从生活主体来看,表现为身体形象“圣化”,内在身体难以承受生命之重等方面;就课堂教学生活而言,存在着日常化、表演化倾向;此外,在生活意义上,存在着“目的意义”、“存在意义”消蚀,以及“主观意义”虚空等问题。 正是由于教学生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异化”,因此,教学生活的重建势在必行。教学生活重建不是对现实教学生活的全盘否定,重新构建出具有普遍性的教学生活模式,而是使教学生活从“非本真状态”走向“本真状态”,进入澄明之境,使教学生活真正成为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外在于教师的异化劳作。由于“异化和异化的克服其实走着同一条实践之路”,所以,教学生活的重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途中”。教学生活的重建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内部条件包括教师的信仰、观念与意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外部条件则包括日常生活、教师文化、学校制度等。教学生活重建也不是自发的,它离不开教师积极主动的生存。所以,从教师自身来说,发现与体验、反思与批判、创造与超越、理解与对话是教学生活重建的有效方式。 人不仅力求“活着”,而且力求“活出意义来”,“活得更好”,力求过上有境界的生活。教学生活存在着不同境界,主要包括自由境界、审美境界、和谐境界、幸福境界等。它们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
自学为主教学模式的再实践
基于加强《病理生理学》(简称《病生》)教改力度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七年制《病生》教学内容和全面考察“自学为主”教学模式在大面积教学实践中推行可行性等目的,04年我们让全部02级七年制学生对“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和“肝性脑病”三章,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在规定课时内增加了“疾病的细胞机制”、“疾病的分子机制”、“肿瘤”和“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四章为课堂教学内容。本文报告此次教改工作的方法、结果和若干经验体会。
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及思考
关键词:法律基础课教学 实践及思考 非法律专业 教学周期 高校 教学实践环节 教材内容 法律意识 教学时数 专业法律
在高校非法律专业开设法律基础课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授法律知识的双重作用。 87年以来.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各高校非法律专业先后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短短几年时间法律基础课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主要课程,部分高校该门课已进入学校重点建设课程的行列。教学实践说明了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但由于开课时间较短,教学实践的总结还不够,教学经验也缺乏总结和交流,教材内容、教学重点、教学安排、教学时数、教学周期、教学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应该总结和完善。
“值日生报告”行动研究
关键词:值日生报告 行动研究
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值日生报告”达不到预期目的。为了使学生真正从“值日生报告”中获益,本文作者做了一轮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找出问题所在,制定并在实践中执行了相应的行动计划,结果表明,此次行动研究是相当成功有效的。
微波虚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波技术 虚拟实验 计算机辅助教育
微波虚拟实验是指开发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育(CAI)课件,将一些基本微波现象通过软件演示或操作来完成。微波虚拟实验是对传统的基于硬件系统的微波技术实验的扩充。教学实践表明,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生通过虚拟实验,可以进一步培养实际科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介绍了微波虚拟实验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一些教学实例说明它的应用。
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自信心及胜任感的培养策略——社会建构主义与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英语口语 社会建构主义 多媒体教学
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证了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自信心及胜任感的培养。
“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在GIS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RBLM模式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 GIS 教学实践
本文的目的是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所使用的“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Research-basedLearningMode,RBLM),并将该模式在GIS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进行研究与实践。首先介绍了RBLM,分析了该模式的构成以及在研究型大学开展GIS专业基础课运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评价体系。实践证明,RBLM在GIS专业基础课的中运用可以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资源优势,培养高质量的GIS专业人才、增强就业能力无疑是值得我国研究型大学学习和借鉴的。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科学设置
关键词:煤及煤层气工程 实验室 实习基地 课程体系
本文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两个方面,分析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专业特色的集中体现以及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锻炼,阐明了该专业教学实践环节设置的科学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