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
首页>找到“地理学”相关的10条结果
-
关键词:对我国 突发性自然灾害 放抗建议
-
关键词:集市 聚居形态 经济人类学 综述
-
关键词:沉积演化 古气候变化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
关键词:冀西北 尚义 晚中生代 盆地 充填序列 沉积模式
-
关键词:热环境效应 景观类型 影响因子 深圳市
热环境效应表征人为活动与自然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状况,是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演变影响区域气候的重要例证。景观所体现的地表覆盖特性、承载的人类活动强度与空间配置特征影响地表能量的吸收释放、转换与传输,本文目的在于明确景观类型所体现的热环境效应特征,并通过影响因子分析解释其形成原因。选取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作为研究区,在景观分类、地表温度反演和地表参数获取的基础上,利用热环境效应贡献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描述景观类型的热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地表覆盖特征、人为活动强度和景观格局三方面影响因素对景观类型热环境效应的作用程度。研究表明,建设用地、未建用地和草地是具有较高地表温度的景观类型,地表温度较低的为水体、林地和湿地景观,这三种景观对邻接地区地表温度的影响作用最强。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分含量影响地表显热与潜热交换,在农田、原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中对地表温度作用显著;植被覆盖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作用在农田、园地和草地等景观类型中较为强烈;不透水表面比例体现地表辐射特性的差异,建设用地和未建用地的地表温度对这一指标较为敏感;人为活动强度影响人为能量的输入,对水体和湿地的温度影响作用较为强烈;景观格局特征是林...
-
关键词:发现教学法 地理学 野外实践教学 庐山
-
关键词:王鸿祯 学术成就 治学道路
-
关键词:思维品质 地理思维 地理能力
-
关键词:工业发展 生态环境效应 武汉城市群
随着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环境对城市群刚性约束作用的日益明显,城市群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受到关注。本文从已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入手,从资源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工业行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定量对武汉城市群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6年武汉城市群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总体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除武汉市其余8市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不断增大;天门市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最小,黄石市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最大;各城市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差异较大,但相对差异在1997-2006年之间先升后降;仙桃市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上升幅度最大,武汉市下降幅度最大;武汉城市群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的空间分异逐渐明显;除武汉市外,武汉城市群及其内部其余8市工业增长模式均表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若继续按现有模式发展,武汉城市群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将继续增大,未来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大幅度增长,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培育延伸...
-
关键词:城市综合实力 时空演变 改革开放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张,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另一方面,城市空间形态开始由单体型城市向城市群等组合城市形态转换,中心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愈加密切复杂。基于此,对我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30余年来的综合实力发展进行测度评价,初步廓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首先,通过Mann-Kendall方法检验了1978~2007年来经济发展速率变化,在此基础上选取了1984、1992、2001、2007四个典型时间点;建立了覆盖综合经济、产业分工、科技创新、开放竞争、可持续发展等子系统的实力-状态-动态-水平的4级指标体系,借用生态评价中的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进行指标综合;根据所得的指数值将所有样本城市分为综合实力最强、次强、中强、一般、较弱五级和发展的显著上升、略有上升、稳定不变和有所下降四种类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