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全部 期刊 图书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专利 多媒体
  • 全部 书名 作者
  • 全部 书名 作者
  • 全部 书名 作者
  • 全部 书名 作者
  • 全部 书名 作者
  • 全部 书名 作者
  • 全部 书名 作者
当前位置:平台首页 / 会议论文

会议论文 

中文
英文
  • 双差地震定位法的应用研究
    会议名称:全国勘探地球物理2005学术交流会 会议地点:福州 召开年:2005 作者:孙长虹,孟小红,夏竹,李淑玲 出版社:
    本文对双差地震定位法的原理及其主要程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特点和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发现教学法在地理野外教学中的应用——以庐山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为例
    会议名称: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召开年:2007 作者:刘超,曾克峰 出版社:
    布鲁纳(J·S·Bruner)的发现学习又称探究性学习。用发现法进行的教学叫发现教学。发现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谋而合。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学创新
  • 福建建瓯八外洋铅锌银矿床的物质组分研究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 会议地点:南昌 召开年:2006 作者:狄永军,吴淦国,张达 出版社:
    文章研究了建瓯八外洋铅锌银矿床蚀变分带及物质组分,结果表明成矿过程中有Si和Mn的加入,成矿热液向富锰方向演化,因此本矿床类似于矽卡岩型Pb-Zn-Ag矿床,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形成的初始矿源层经变质作用、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顺层交代、强烈叠加改造的矿床.
  • BOTDR在巫山县残联滑坡中的应用
    会议名称:全国第五次地质灾害防治学术大会 会议地点:重庆 召开年:2006 作者:王爱军,张俊义 出版社:
    本文介绍了BOTDR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当前的进展趋势.由于滑坡体多具有地形条件复杂、物质组成多样、变形部位不规则、环境因素较多等特点,本文以滑坡变形监测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将BOTDR应用于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了BOTDR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当前的进展趋势.以滑坡变形监测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了BOTDR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几个关键技术...
  • 中央隆起区油气聚集特征与富集关键
    会议名称:2006年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召开年:2006 作者:陈强路,中国石化,何治亮 出版社:
    本文对中央隆起区油气聚集特征与富集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封闭保存条件是中央隆起区海西期残留油气藏保持规模聚集的首要条件,有效圈闭与输导条件是中央隆起区喜山期油气有效成藏的关键。
  • 磨损自修复润滑油添加剂在缸套和齿轮上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
    会议名称: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 会议地点:中国甘肃兰州 召开年:2006 作者:田斌,岳文,马向东 出版社:
    本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扫描俄歇微探针等仪器,对一种磨损自修复润滑油添加剂在缸套和齿轮上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添加剂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和自修复功能.缸套和齿轮的摩擦表面粗糙度均显著下降,可低至几十个纳米;渗氮缸套和齿轮硬度均明显提高,镀铬缸套硬度虽有所下降,但纳米硬度均可达到10GPa以上;表面磨损形貌有明显改善,凹坑和裂纹...
  • 我国西部土地综合利用的法律构想
    会议名称: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会议地点:中国江西赣州 召开年:2005 作者:黄霞,蓝楠 出版社:
    土地沙化已经成为我国西部面临的最为紧迫、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从我国西部土地沙化发生的现状及危害入手,分析土地沙化扩展的原因,进而提出防沙治沙的基本思路和防治对策。
  • MN长度误差及接地电阻对卡尼亚电阻率的影响
    会议名称:2004全国资源与环境调查及工程勘察与监测学术交流会 会议地点:广州 召开年:2004 作者:李汝传 出版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文章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结果说明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野外工作中由于MN长度误差及MN间的接地电阻对卡尼亚电阻率的影响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由于CSAMT测深中计算电阻率的公式与传统的直流电测深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不同,及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不同,由接收电极MN长度误差及MN间接地电阻对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误差与传统的直流电阻率法是不同的.
  • 混合水源联动运行空调技术及其在天津975工程中的应用
    会议名称:全国油区城镇地热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 会议地点:大庆 召开年:2003 作者:何满潮,李春华,李学元,朱家玲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本文阐述了混合水源联动运行空调技术.它采用城市废水、人工湖水作为主要的清洁冷、热源,地热水作为补助调峰热源.成功地解决了天津975工程中供暖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了975工程的供暖、制冷及生活用水的需要.
  • 被掩埋危险品贮存池的综合物探调查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资源、环境与工程电法勘探方法技术交流会 会议地点:重庆 召开年:2003 作者:王传雷,董浩斌,祁明松 出版社:《地质与勘探》编辑部
    在常规情况下,对危险品——放射源的使用和保管都有严格的要求,对废弃不用的放射源及受其污染的物件要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进行深埋处理,以保证民众生命及生存环境不受影响.文章介绍一例未按照上述要求对废弃放射源进行处理,20年后在原地点挖掘又未能找出,在使用高密度电法及磁法、探地雷达的综合物探后,才得以发现并被迅速移至政府指定埋藏点的工作经历.体现了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 模拟构造力产生围限压力的实验研究
    会议名称:地壳深部压力状态与地质作用学术研讨会 会议地点:北京 召开年:2003 作者:吕古贤,马瑞,王方正,刘瑞珣,郭初笋 出版社:中国地质学会
    本文报道了模拟构造力产生围限压力,即产生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的实验.当σ<,2>=σ<,3>作为水平方向侧压加载速率为0.4MPa/S时,σ<,1>作用方向限制位移(ε<,1>=0),纪录σ<,1>由零逐渐增加的实验过程.σ<,2>=σ<,3><200MPa时,△σ<,1>几乎不产生.只有当水平方向力在250-380MPa阶段,△σ<,1>急速增加.在水平力达380MPa之后,△σ<,1>增长缓慢至不再增长.由实验推测,岩石在达到蠕变阶段之前,构造力可以产生围限压力.
  • 胡胜华——濒临灭绝的孑遗植物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 M.H.Wu)需要人们的思考
    会议名称:2004年全球重大变化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学术研讨会 会议地点:武汉 召开年:2004 作者:胡胜华 出版社: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本文通过浙江庆凶地区百山祖冷杉濒临灭绝现象的探讨和对该地区生态系统与演替循环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发现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已经加剧了对生态物种干扰的频度与程序,提出了日益受到重视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问题以及建立和平衡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规模问题.
  • 酞菁蓝颜料在水中的分散性研究
    会议名称: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学术研讨会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召开年:2009 作者:朱希耀,丁浩,李国武 出版社:
    以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对酞菁蓝颜料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颜料在水中的分散性得到提高,颜料表面处理的效果与分散剂的添加量密切相关。
  • 垃圾填埋场斑脱土改良粘土衬里工程特性研究
    会议名称: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会议地点:北京 召开年:2003 作者:简文星,嘉门雅史,金山民政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 流体包裹体研究若干进展及对热液矿床研究的启示
    会议名称:第七届全国矿床会议 会议地点:西安 召开年:2002 作者:张德会,张文淮 出版社:《矿床地质》编辑部
    一个流体包裹体就是一个独立复杂的地球化学体系.与传统的矿床地质学研究相比较,流体包裹体是能够对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过程提供更多信息的一个直接手段.精细的岩貌学和显微测温学研究仍然是研究包裹体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而单个包裹体原位无损成分分析技术能够精确地确定流体包裹体的组成.过去十余年微束分析的迅速进展,使得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研究取得一些大突破.本文阐述了这方面的一些进展,并讨论了流体包裹体对于热液矿床成因研究的一些启示.
  • 城域模拟实验网平台解决方案
    会议名称:第九届CERNET学术年会 会议地点:南京 召开年:2002 作者:刘寿强,张玉成,钟志钰,吕国斌,潘春华 出版社:东南大学
  • 下土地岭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工程设计
    会议名称: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会议地点:北京 召开年:2003 作者:吴益平,殷坤龙,李崧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 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会议名称:2009年黄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 会议地点:黄山 召开年:2009 作者:徐柯健,刘嘉麒,范晓 出版社: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重要性已引起国内学者和地质公园管理者的关注。本文从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概念出发,对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详细阐述了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的信息、内容布置和外观等的具体设计方法。然后以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其他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 西藏沙让斑岩型钼矿床的发现意义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会议名称: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 会议地点:北京 召开年:2008 作者:郑有业,张刚阳,高顺宝,龚福志,屈文俊,庞迎春 出版社:
    2001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新发现及评价了驱龙、冲江、朱诺、得明顶、厅宫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含矿岩体的侵位和矿化年龄集中在17~13Ma,明显不同于世界主要斑岩铜矿带经典的活动大陆边缘与岛弧消减带挤压环境,也不同于陆内古板块边缘以及古克拉通环境,被认为其形成于印度与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环境或陆内后碰撞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过渡环境。作者通过对西藏南木林县吉如斑岩铜钼矿床及工布江达县沙让斑岩钼矿床的找矿及深入研究,发现了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相关的含矿斑岩体的侵位和斑岩型CuMo矿化,证实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不仅存在与后碰撞伸展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而且存在与碰撞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及斑岩型钼矿床。特别是沙让斑岩钼矿床的首次发现,拉开了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与碰撞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钼矿床的序幕。因而对指导冈底斯斑岩成矿带的找矿工作部署与进一步找矿突破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利用多井数据进行测井相的分形特征分析
    会议名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宁波 召开年:2010 作者:方战杰,孟小红 出版社:
    1.前言储层预测和描述技术是油气藏勘探和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控制储层横向展布和物性发育的地质因素非常复杂,导致有效储层分布横向变化大,单井产量低等问题。各种储层综合横向预测技术均是基于线性假定,储层预测和描述的分辨率低和准确性差,利用多井测井资料进行储层精细地质研究,保证
1..4647484950..15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 | 合作
  
北京子木将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2020 www.jumbo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