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师》编辑部编著
更新时间:2019.05.21
教育建筑是一类内容涵盖十分广泛的建筑。从某个角度讲,教育建筑的组成和一个社区、一座城镇非常类似。教育建筑的内容,从类型及风格上讲都是丰富的。从教室、礼堂、实验室到图书馆、办公楼和宿舍,从牛津、剑桥雅致的封闭院落,到杰斐逊的弗吉尼亚大学正规的“学院村”,它们都以不同的风格和模式赋予建筑不同的功能和内容。
作者:刘胜辉主编
作者:蒋承勇主编
全书分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部分,在叙述东西方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时,紧扣各时期对人的理念这个中心,点面结合,史论结合,条分缕析,图文并茂地追述几千年来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
作者:董惠本书主编
本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智能建筑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高春雷编著
本书为"美术联考·应对高招"系统之一,石膏像写生是我国素描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被高校广泛采用的教学内容之一。在美术高考中,素描石膏像考试都以写生的形式出现。通过对石膏像的素描练习,了解人物形象的基本结构、比例关系,对于进一步刻画真人肖像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书直击考场,将帮助你掌握素描石膏像写生的要点,同时合理分配时间,在考场取得良好成绩!
作者:宋长生编著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循环经济理论概述、煤炭资源型城市概况、循环经济与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等。
作者:曾胡著
作者:杨玉祥主编
本书分5章,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引进、形成、发展标准作业程序的案例,系统论述了标准作业程序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为标准作业程序导轮,概要介绍标准作业程序理论背景和发展状况;第二章引入具体案例,介绍了标准作业程序的形成背景、过程,体系的具体内容;第三章为标准作业程序实施基础;第四章为标准作业程序与其他管理的关系;第五章为标准作业程序的展望。
作者:常树海主编
为了适应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我们结合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汽车专业、机械制造专业、近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实际需求,编写了这本《机械基础》教学用书。全书分为4篇,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常用金属材料、常用非金属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构传动、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动技术(液压传动、气压传动)。
作者:[明]吴彬绘
尽管中国画发展到明代,已是山水、花鸟画占据着画坛的主导地位。在人物画上难以见到像大唐王朝那样功盖当世、光耀千载的人物画大师集群,在艺海中不断掀起足以使人叹为观止的冲天巨澜,但依然不时泛起引人注目的圈圈涟漪。这里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山水、人物画均名重一时的明代画家吴彬的五百罗汉图。他的人物画形状奇异,迥别旧人,自立门户,值得一览。
作者:邱丕相主编
作者:史峰著
本书前半部分是6幅画的步骤讲解,后半部分是优秀范画临本。本书与中国纺织出版社的《王磊水粉静物应试范本》《林军水粉静物应试范本》都属于同一套书。作者的绘画功底扎实,用色明快,笔触清晰,十分适合考生临摹,是美术考生应考前的必备参考书。
作者:黄纯艳
作者:刘延明
作者:凌凯汽车资料编写组编著
作者:卢建波主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地设计、选用刀具和切削参数;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轴类零件的加工,套筒类零件的加工,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圆柱齿轮的加工;零件加工质量与加工精度的分析和控制等典型工作任务及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考评等内容。本书立足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作者:林军
本书分三篇共十一章,对企业公民的基本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鉴于当前我国企业公民责任缺失的现状,本书侧重于企业公民责任的研究。第一篇具体介绍了企业公民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第二篇主要探讨了企业公民理论对企业治理模式、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和相应的公民型企业的管理变革;第三篇则注重研究了中国企业公民的建设,提出了在我国企业推行企业公民建设的各项途径和措施。
作者: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
作者:毕福海著
作者:罗儒国著
教学作为教师的生命活动,既不在生活之上,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生活本身。也就是说,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存在方式、生活方式。概言之,“教学即生活”。“教学即生活”的提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不仅有助于教师研究范式的转型,也有助于研究者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的转变,更有利于教师观念的改造和形象的塑造。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是不是一种生活,而在于教学(或教学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教学生活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提升生命质量,以及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生命活动。它具有为我性和我为性、理性与非理性、日常性与非日常性、同质性与异质性、相对稳定性与动态生成性等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教学生活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日常教学生活与非日常教学生活,理性教学生活、道德教学生活与审美教学生活等等。此外,教学生活本身属于社会生活,但它与日常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生活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教学活动、教学实践等相关范畴也有所不同,不能将它们混淆或完全等同。 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与意义。教学生活作为教学主体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为价值所充盈的生命活动,具有不同的价值。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生活是教师自我确证、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内在地具有生存价值、发展价值、享受价值;对于学生而言,教学生活是生命智育、生命美育、生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理性启蒙、德性教化、审美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具有育人价值;对于社会而言,教学生活是文化传承、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因素,具有社会价值。此外,教学生活在人际关系的建构中也起着推动作用。教学生活的价值并非都是现实的价值,也可以是潜在价值。 在海德格尔看来,“生存问题总是只有通过生存活动本身才能弄清楚”。本研究以“生活结构”作为研究的视角结构,从生活目的、生活主体、生活过程、生活空间、生活时间、生活关系、生活意义等七个不同方面对教学生活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考察,指出了教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在生活目的上,存在外在目的“单一化”、“特定化”,内在目的缺席,以及生活目的“功利化”等问题;从生活主体来看,表现为身体形象“圣化”,内在身体难以承受生命之重等方面;就课堂教学生活而言,存在着日常化、表演化倾向;此外,在生活意义上,存在着“目的意义”、“存在意义”消蚀,以及“主观意义”虚空等问题。 正是由于教学生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异化”,因此,教学生活的重建势在必行。教学生活重建不是对现实教学生活的全盘否定,重新构建出具有普遍性的教学生活模式,而是使教学生活从“非本真状态”走向“本真状态”,进入澄明之境,使教学生活真正成为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外在于教师的异化劳作。由于“异化和异化的克服其实走着同一条实践之路”,所以,教学生活的重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途中”。教学生活的重建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内部条件包括教师的信仰、观念与意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外部条件则包括日常生活、教师文化、学校制度等。教学生活重建也不是自发的,它离不开教师积极主动的生存。所以,从教师自身来说,发现与体验、反思与批判、创造与超越、理解与对话是教学生活重建的有效方式。 人不仅力求“活着”,而且力求“活出意义来”,“活得更好”,力求过上有境界的生活。教学生活存在着不同境界,主要包括自由境界、审美境界、和谐境界、幸福境界等。它们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