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
首页>找到“病理”相关的38条结果
-
关键词:肺肿瘤 青年人 生存率
背景和目的:临床上年轻的肺癌病例并非少见,欧洲和日本有统计资料显示,年轻肺癌病例出现了增多趋势。本文分析了上海市2002-2005年15-44岁人群972例新发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上海全人群31427例新发肺癌病例情况作比较,对青年人肺癌发病时间趋势、现况及生存期进行分析。方法:所有资料来源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肿瘤登记报告和随访管理系统。先由全市具有肿瘤诊断能力的175家医院填写上海市肿瘤病例报告卡,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对、剔除重复和逻辑校验。生存分析使用SPSS 12.0。结果:在1973-2005年间,上海市15-44岁人群男女肺癌发病粗率均有上升趋势,而使用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的发病截缩率均保持稳定。无论男女,肺癌的发病危险度(即年龄别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30岁前男女无显著差异,30岁后男性年龄别发病率的升高速度幅度快于女性。在2002-2005年间,上海全市15-44岁人群共新诊断肺癌病例972例,占全部肺癌病例的3.09%,其中男性603例,女性369例,男女发病例数比为1.63:1。年轻人肺癌患者中,病理类型和分期明确的比例均高于全人群,可能是由于大...
-
关键词:硼酸盐玻璃 MRSA 骨髓炎 万古霉素 缓释载体
目的:探讨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作为万古霉素局部缓释载体的缓释效果;方法:将万古霉素溶于固化液,再分别与硫酸钙粉末、硼酸盐生物玻璃粉末混合,制成释放系统,扫描电镜观测两种缓释系统及单纯硼酸盐生物玻璃的材料特征,检测三种材料浸泡前后抗压强度的变化,两种缓释系统置于模拟体液中观察万古霉素的体外缓释效果并检测释出万古霉素的抗菌活性,再在65只兔子右胫骨上建立MRSA骨髓炎模型,3周后取炎症明显者清创、取样作细菌培养并鉴定是否为植入菌株,并随机分成4组,1组清创后直接缝合,2组清创部位植入单纯硼酸盐生物玻璃,3组植入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4组植入载万古霉素的生物玻璃,3、4组术后抽血检测血清抗生素及硼的浓度,术后8周处死所有动物并拍片、取样作细菌培养并鉴定、取材作病理检查以全面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浸泡后抗压强度最大的是载万古霉素的生物玻璃(21.3±4.2 MPa)、最小的是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4.9±2.2 MPa),单纯硼酸盐生物玻璃的抗压强度为15.1±3.0 MPa,载万古霉素的生物玻璃的体外缓释时间持续18天,释出率90.92%,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的体外缓释时间持续16天,释出曲线很不规则,释出率98.21%,两...
-
-
-
关键词:疼痛 镇痛药 中药 综述
-
目的利用我室新建立的显微数字成像分析/组织芯片技术平台探讨新型肿瘤标志物MDA.7/IL-2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50例胃癌及10例对应正常胃黏膜,从事先作好标记的供体石蜡块中叼出目标组织,于组织芯片点样仪制成一定阵列的受体石蜡块,连续石蜡切片贴附于硅胶包被的玻片上,采用高敏感EnVision两步法进行MDA-7/IL-2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染好的切片置于显微数字成像分析仪中读取图像信息。结果计算机软件可以读取组织芯片全貌并将信息显示在屏幕上,研究者在计算机定位下对每一点逐一放大分析观察,不存在普通显微镜因视野过小而可能漏掉某观测点的缺陷。在受检50例胃癌中,剔除组织脱落或取材部位欠佳病例,42例纳入统计分析。42例胃癌中27例MDA-7/IL-24表达消失,占64.29%,另外15例虽然有MDA-7/IL-24表达,但染色强度较正常胃腺体细胞弱。10例正常胃黏膜腺体细胞浆MDA-7/IL-24染色全部阳性。MDA-7/IL-24表达消失组癌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1),且TNMⅢ、Ⅳ期患者明显多于TNMI、Ⅱ患者(P=0.003)。MDA-7/IL-24表达与否与年龄、性别、肿...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 亚细胞水平 超薄切片 切割
-
良性苔藓样角化症(LPLK)皮损无特异性,临床上常被误诊,诊断依赖病理检查。因其病理与扁平苔藓(LP)很相似,故本文对14例LPLK和48例LP患者在临床及病理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病理表现都有角化过度,基底层液化变性,界面模糊,真皮浅层致密带状浸润。都可有表皮增生。不同之处在于:LPLK多伴有角化不全,粒层可增生成团,也可不增生,基底层液化改变限于局部,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可有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而LP中均有粒层增生,且呈楔形,皮突往往呈锯齿形,角化不全相对较少见,有较多的Civatte小体。尽管两者病理相似,但临床特点迥然不同,所以这两者的鉴别可依靠临床。本文旨在进一步认识LPLK,提高诊断率。
-
-
-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基因突变 突变基因功能
-
-
-
-
-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动物模型 C57小鼠 病理
目的: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来研究其病理变化,为后期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方法:结扎7日龄新生小鼠右侧颈总动脉,置于8%低氧浓度和37℃环境温度下,分不同时间取出,送回母鼠身边继续哺乳,同时行病理检查。结果:在缺氧缺血30min,小鼠海马区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病变范围逐渐扩大且加重。结扎侧的海马区为小鼠缺氧缺血时的最敏感部位,其次为大脑皮层和基底节区。结论:海马损伤先于大脑皮层和基底节,但缺氧90min整个鼠脑病理改变较明显,死亡率低,为研究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是一类在临床、生化、病理等方面均有其相对特异性的肿瘤。各种肿瘤所分泌的激素不同,故造成与其相关的复杂多变征象。正常胰腺内分泌肿瘤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大类,国外报道64-85%为功能性肿瘤,15-36%为非功能性肿瘤。根据肿瘤所分泌的激素通常有胰岛素瘤(insulinoma),胃泌素瘤(gastrinoma),胰高糖素瘤(glucagonoma),生长抑素瘤(somatostatinoma),肠血管活性肽瘤(VIPoma)等。胰腺内分泌肿瘤具有若干共同的生物特性, 可为I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I,MEN I)的组成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