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
首页>找到“栓塞”相关的3条结果
-
目的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H&HⅣ级和Ⅴ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时机和方法一直是有争论的。很多文献报告手术治疗改进了临床预后、降低了死亡率。也有很多 H&HⅣ级和Ⅴ级动脉瘤患者被排除在治疗外。目前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日益增多,本文探讨 H&HⅣ级和Ⅴ级动脉瘤患者的超早期弹簧圈栓塞治疗方法和评估疗效。方法 H&HⅣ级和Ⅴ级的动脉瘤患者37例,共43个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后24h 内行超选动脉瘤栓塞术,栓塞后行脑室外引流21例,10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或血肿清除术,血管内灌注或成形术6例,术后“3H”治疗。结果 H&HⅣ级25例,占67.6%;H&H Ⅴ级12 例,占32.4%。动脉瘤完全栓塞100%为28个(70.0%)。术后 GOS 优良20例(60.0%Ⅳ级15例,Ⅴ级 5例41.7%)占54.0%,5例严重神经功障碍,死亡12例(32.4%),随访2个月-5年,无动脉瘤再出血。本组年龄大于70岁的8例,平均60岁。结论 H&HⅣ级和Ⅴ级动脉瘤患者虽然临床状况差,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但超早期通常都能顺利进行动脉瘤的栓塞治疗,辅助行脑室外引流等微侵袭治疗方法。虽然仍有较高的残废和死亡率,但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关键词:颌骨 动静脉畸形 栓塞 诊断
目的总结颌骨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栓塞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3月-2002年6月,具有完整平片、CT和DSA资料的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17例,其中4例还进行了MRI检查。发生在上颌骨5例,下颌骨12例,其中9例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采用的栓塞材料为附凝血棉纤毛的螺圈,PVA和NBCA。结果颌骨动静脉畸形在X线平片上呈现多种表现,而在CT上呈二种不同表现:①表现为骨质膨隆,骨髓腔间隙增大,其间未见明显分隔;②表现为骨质膨隆,其间可见多个分隔。颌骨动静脉畸形在X线平片上的表现和CT上的骨皮质是否完整与相邻软组织是否受侵相关。上颌骨动静脉畸形的主要供应动脉为上颌动脉的上牙槽后动脉,下颌骨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脉主要为上颌动脉的下牙槽动脉支。上、下牙槽动脉支的超选择造影时,可见牙槽动脉以多个纤细分支形式供应“静脉池”。在9例经栓塞治疗的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6例急性出血得到了快速、有效控制。3例慢性渗血的右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分别随访3个月-30个月,均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在随访的X线片上,病灶区可见新骨形成。结论X线平片对颌骨动静脉畸形无明确的诊断价值,MRI和DSA对其有特异的诊断意义。局部穿刺结合经...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