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作用
首页>找到“抑制作用”相关的8条结果
-
关键词:c-IAP1 口腔鳞癌 化疗 CDDP
目的:CDDP是口腔鳞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但其临床化疗效果不十分理想。c-IAP1是一类很强的凋亡抑制分子,能够对细胞内多种凋亡信号途径发挥抑制作用。以往研究发现,和正常组织相比,c-IAP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本研究试图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抑制c-IAP1的表达来增强CDDP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提高期化疗效果。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在细胞系中研究c-IAP1的表达水平与CDDP IC50之间的关系,随后构建c-IAP1 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高表达c-IAP1的Tca/cisplatin细胞,体外观察CDDP作用于转染前后的细胞周期、凋亡以及CDDP的IC50的变化,随后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在裸鼠体内观察c-IAP1 siRNA联合CDDP治疗口腔鳞癌的效果。结果:设计并构建了4条c-IAP1 siRNA片段,插入pSIH-siRNA载体,随后在293T细胞检测其基因沉默效果。挑选出最有效的一条片段,包装慢病毒颗粒,稳定转染Tca/cisplatin细胞,经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证实,该慢病毒载体抑制了Tca/cisplatin细胞...
-
目的:研究氯化镧对口腔常见致病细菌及真菌的抑制作用,观察氯化镧与口腔常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及其对内毒素的作用,探讨氯化镧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机制。初步了解氯化镧对临床耐药菌株质粒的影响。方法:以传统液体稀释(直接观察)法和MTT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测定氯化镧对口腔常见的8种致病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变形链球菌、伴放线嗜血杆菌(Aa)、牙龈紫质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及3种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的MIC。同时将氯化镧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两性霉素B、青霉素G、甲硝唑)联合应用,以棋盘稀释法测定FIC指数,观察联用效果。运用鲎试剂盒以合成基质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氯化镧对脂多糖的影响。用氯化镧与常用化学消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质粒消除实验,进行质粒DNA抽提与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二者质粒消除率,观察氯化镧对耐药菌株质粒的影响。结果:氯化镧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IC3.9×10-4-2.5×10-2mol/L),其中对3种念珠菌抑制活性最强(MIC 3.9-7.8...
-
关键词:雷公藤 大黄素 免疫抑制
-
关键词:反胶束 核糖核酸酶A 盐酸胍 酶催化活性
-
关键词:小檗碱 食管鳞癌 细胞周期停滞 H2AX磷酸化 c-myc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er)对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用Ber作用E9706细胞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Ber在不同时间对EC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Annexin-V Alexa 488/PI法检测Ber对EC9706细胞凋亡的影响;PI染色法检测经Ber作用后EC9706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er对EC9706细胞p53,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由DNA双链断裂引起的H2AX磷酸化。结果Ber体外能显著抑制EC9706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作用48h EC9706细胞IC_(50)值约为50μM;Ber作用后DNA双链断裂明显升高,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上调,但凋亡现象不明显;同时实验还发现Ber可以明显上调p53的表达并抑制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结论Ber可诱发DNA损伤,并可通过细胞G2/M期阻滞而明显抑制EC9706细胞的增殖,上调野生型p53蛋...
-
关键词:黑碳 吸附 抑制 4-硝基苯酚 氯酚
-
-
关键词:CO_2 pH 铜绿微囊藻 抑制作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