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全部
期刊
图书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专利
多媒体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大气污染
首页>找到“
大气污染
”相关的
2
条结果
栏目导航
全部(2)
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来源解析
关键词:大气污染 污染物来源 主因子分析 可吸入颗粒物 化学成分
2007年3月-2008年5月,在北京成府路东口设立采样点,共采集监测周期为一周的PM2.5样品56个,用HR-ICP-MS方法测量了15种元素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对PM2.5中这些元素的米源进行探讨。同时,在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开展了24小时时间间隔的密集采样,特别分析了机动车限行期间细颗粒污染物的浓度特征。 结果表明:2007年春季至2008年春季期间北京市大气PM2.5平均浓度为72.9 μgm-3,超过美国环保局(UsEPA)制定的PM2.5年平均浓度限制15 μgm-3,的近5倍。奥运期间北京大气PM2.5的平均浓度为40.7μg m-3。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北京PM2.5的3种可能来源:①交通排放、工业排放及燃煤,特征元素为Cu,Zn,As,Sn,Sb,Cd,Pb;②土壤尘,建筑尘和沙尘细颗粒;③与成母岩风化有关的土壤颗粒的再悬浮或迁移,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1.2%,31.4%和12.2%。
武汉大气PM
2.5
有机组成、季节变化及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对于大气能见度、地球辐射平衡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效应很大程度取决于颗粒物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特大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灰霾天气增多,大气污染呈现复合污染的特征,已经引起各方关注。本文选取了大气PM2.5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武汉市区2009年冬夏2个季节大气PM2.5浓度,并用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