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全部
期刊
图书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专利
多媒体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全部
书名
作者
冈底斯
首页>找到“
冈底斯
”相关的
7
条结果
栏目导航
全部(7)
冈底斯印支期过铝花岗岩成因: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约束
关键词:印支期 过铝花岗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冈底斯
本文即以晚三叠世罗扎过铝花岗岩体为例,通过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岩浆成因和构造背景,初步讨论冈底斯带中段的中上地壳物质组成。
西藏冈底斯中段南木切地区岩石学特征
关键词:花岗岩 矿物成分 地球化学
南木切地区位于冈底斯构造复合岩浆带中部,分布着的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中粗粒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石巨晶二长花岗岩,分别对各种岩石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弄如日金矿硫化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关键词:金矿床 硫化物 化学元素 分离富集
本文首先介绍了弄如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然后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对硫化物进行分析,探讨金元素的分离富集过程,为找矿提供依据。
西藏沙让斑岩型钼矿床的发现意义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关键词:钼矿床 斑岩体 成矿带 西藏沙让斑岩型
2001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新发现及评价了驱龙、冲江、朱诺、得明顶、厅宫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含矿岩体的侵位和矿化年龄集中在17~13Ma,明显不同于世界主要斑岩铜矿带经典的活动大陆边缘与岛弧消减带挤压环境,也不同于陆内古板块边缘以及古克拉通环境,被认为其形成于印度与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环境或陆内后碰撞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过渡环境。作者通过对西藏南木林县吉如斑岩铜钼矿床及工布江达县沙让斑岩钼矿床的找矿及深入研究,发现了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相关的含矿斑岩体的侵位和斑岩型CuMo矿化,证实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不仅存在与后碰撞伸展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而且存在与碰撞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及斑岩型钼矿床。特别是沙让斑岩钼矿床的首次发现,拉开了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与碰撞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钼矿床的序幕。因而对指导冈底斯斑岩成矿带的找矿工作部署与进一步找矿突破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银元素特征初步研究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银元素 空间分布 赋存状态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南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内,经过2008年以来的勘查工作,该矿床成为冈底斯东段的又一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其中银作为主要的伴生元素之一,其规模亦达到大型以上(唐菊兴等,2009)。本文旨在通过对银元素的空间分布和赋存状态的初步研究,为矿山采矿和选矿提供一些指导。
西藏拉萨地块构造演化特征及成矿控制
关键词:西藏拉萨地块 构造演化 成矿控制
研究区处于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构造区北中部,区内仅保留了古生代和古近系的沉积记录。区内中酸性岩浆岩发育,根据同位素测年统计可分3组:一组年龄为199~215 Ma,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时期的岩石属“Ⅰ”型花岗岩,具壳幔混合特点:二组为139—65.3 Ma.岩性为“S”型二云母花岗岩、含巨斑黑云母花岗岩,属壳源型花岗岩;第三组年龄在57.7—11.0Ma之间,岩性为斜长花岗岩、石榴二云母花岗岩。区内构造表现为褶皱和断裂构造,褶皱轴向以北西西—近东西向为主。就展布方向而言,断裂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
西藏南冈底斯带热液金铜成矿时代的裂变径迹研究
关键词:成矿时代 裂变径迹 磷灰石 锆石 拉萨地块 热液成矿
1/1